1月研讨活动:本学期松散材料在科学区的实践应用
华林幼儿园科研活动研讨过程记录表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松散材料应用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 研讨时间 | 2025.1.7 | 研讨课题 | 《松散材料应用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 
| 研讨主题 | 本学期松散材料在科学区的实践应用 | ||
| 发 言 记 录 | 环节一:理论回顾 科学区核心经验 唐一兵:其实在上学期的时候大家对于松散材料在区域中的实践和应用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今天我们就重点聚焦在科学区,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查漏补缺,不同年龄段的科学区材料该如何投放? 金真瑜:《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 梁颖: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蒋寒凡: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唐一兵:是的,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指南》中的要求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不同年龄段科学区幼儿特点和要求,重点读一下标红和下划线的几条) 研读完小班《指南》上的要求,不难发现,高频出现的词汇有这些:发现、感知、喜欢、感兴趣,好奇...,中班高频出现的有:观察、感知、发现、探索...。大班高频出现的有:探索、发现、感知、体会、理解、提问等...所以,科学区应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怎么样的氛围?那就是一个感兴趣、可观察、可感知、可发现、可探索的空间。并且小班到中班,中班到大班,应该始终紧紧围绕着观察、发现和探索,进行层层递进的。 环节二:头脑风暴 点评科学区材料 主持人:那么我们进入第二环节,我们提前收集了一些科学区的游戏材料,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评一评,议一议。可以说说不好的,也可以说说好的,提出宝贵的意见。 图1(颜色变变变:材料不齐全,没有刷子;没有步骤图;缺少记录单呈现;颜色比较单一) 图2(天平玩具:塑料天平称量不准确,原则性问题;材料摆放随意,缺少秩序感) 图3(测量游戏:缺少松散材料,测量工具比较现成,树叶尺、回形针等) 图4(有趣的静电:缺少记录表,游戏后无法交路,缺少游戏后的痕迹;增加松散材料让游戏变得更有趣,出示记录表) 环节三:亮点分享 6个班级分享各自亮点的材料 主持人:刚刚我们对于一些需要改进的科学区材料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那么在自己的带班过程中,是如何投放科学区材料来支持幼儿学习的呢?前期我们也向大家做了征集,下面先请小班的老师来分享,每个年级组结束后,大家可以来谈一谈在这些案例中,你的感悟和在今后的带班中,获得的教育建议是什么。 教育建议: 小班: 带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好奇心和科学探究欲望。 如:为幼儿提供有趣的探索工具,去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现象。 接纳和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 如: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试一试做一些小实验。 中班: 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 如: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观察,感知生物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的过程。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如: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事物的特点,并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大班: 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分享交流。 如: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等方法记录探究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和概括自己的探究结果,分享自己的问题、发现,一起进行验证猜想。 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是否一致,分析原因以及下一步该怎么做。 环节四:优秀案例 与大家分享优秀的国内外图片、视频 顾蕾: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我们这边也收集了一些其他学校的科学区材料的图片和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小结和展望 主持人:通过今天的讨论、分享、学习,相信大家在今后对于科学区材料的投放和活动展开中一定也有了很多自己的感悟,那回到班级后,两位老师可以再一起调整和优化一下,下次的教研活动我们将走进现场,通过观摩的形式来进一步的深入探讨,谢谢大家。 | ||
记录人:唐一兵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