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活动研讨过程记录表
 华林幼儿园科研活动研讨过程记录表
| 研讨时间 | 2024.4.7 | 研讨课题 | 《“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STEM项目活动的实践研究》 | 
| 研讨主题 | 基于生活,探索自然,项目活动的产生和实践 | ||
| 活动记录 | |||
| 吴玮:针对《虫虫世界》幼儿园实践中如何观察到孩子们对自然环境的兴趣,特别是他们对“虫虫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她强调了项目活动是以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为依据,在师幼互动中共同生成的有教育价值的教育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和发展,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陆旭辉: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多样的、适宜的课程资源蕴藏着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与需求,能够支持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建构经验和获得发展。在课程资源梳理时我们常常反思:我们身边也 就是孩子们的生活空间里有些什么?孩子们会对什么感兴趣?我们的课程重视身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在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不单单是按照教师“准备好”的思维模式开展课程,而是更多地从幼儿出发。老师发现孩子的兴趣后,陪伴孩子一起计划、探索、实践、反思。老师运用观察、反思和激励去帮助孩子挖掘新的知识、探求更深的理解。 张朝侠:在自然资源梳理的基础上,将探索自然作为课程的基本内容,利用项目活动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计划、一起实践去探寻自己的想法,思考自己的发现,在此过程中促进幼儿经验的提升。例如,在梳理花草资源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寻花探草中,意外发现墙缝中长出的小草。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开展了“缝隙里的秘密”项目活动,支持幼儿深入探索。 黄芳:在“虫虫世界”的项目活动中,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通过独特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的自然环境,并将新知识和经验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王老师提到,支持性的环境(如种植地和草坪)和多样化的探究支架(如放大镜、昆虫观察器等)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了条件。 蒋寒凡:在项目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引导者,还是幼儿学习的有力支持者。王老师提到,教师应通过观察识别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探究材料和环境,设计有深度的问题和环节,以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 沈怡淳:在实施项目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从案例分享中了解到经验和挑战,如如何平衡幼儿的自由探索和教师的引导,如何设计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环节等。 任君娴:另外,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对幼儿发展的深入理解是实施成功项目的关键。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价值判断力,能够在观察幼儿的经验、兴趣、能力和需求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教育契机。 金真瑜:还需要创设亲近自然环境以支持项目探究时,需要构建一个真实、生动且具体的场景,使得幼儿能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进行感知、体验、操作和探索。我班近期开展的“我是的春天的小农妇”的项目活动为例,我们将菜地按组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基于活动需要,教师还要提供真实的种植工具,如小铁锹、水壶、园艺手套等,并使用自然材料来标识不同种植区域,比如木质标牌、石头路径等。这样,幼儿能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使用真实的工具,感受到实际操作的乐趣。 沈雯洁: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从“知识”到“运用”,迁移经验,运用生活。例如:在我班开展的种植凌霄花的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前期的准备,确定了种植的爬藤植物凌霄花。从种植到养护再到花期是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带领孩子去观察、护理,从中发现到解决,再发现再解决的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孩子们有以下问题:“叔叔,为什么要挖那么深的洞洞?”轩轩问。“深的洞利于凌宵花树生根,还能保证存活。”“这长长的枝条怎么给它固定住啊?”行行问。“找根绳子给它棒住”。亲身参与种植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同时也增加了不少的种植经验。孩子们有了蔷薇树的种植的经验,在小农场种植青瓜秧的时候,有种植经验的孩子纷纷提醒其他小朋友,在种植的时候洞洞可以稍微挖地深一点,这样秧苗的存活率会高很多。 任君娴:与大自然、大社会相比较,幼儿园是个小环境,教育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超过孩子年龄阶段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这样做首先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其次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内容,更好地促进家园合力,支持幼儿的全面发展。 陆旭辉:通过本次研讨,相信大家对基于生活、探索自然的项目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和发展,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这样的项目活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 |||
| 备注 | 
 |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