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手机版
  • 1
  • 2
  • 3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研讨活动>详细内容

研讨活动

2023.11月研讨过程记录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16 08:07:51 浏览次数: 【字体:

5cb49aa8fcc64656ad1640679a5517e6.Png华林幼儿园科研活动研讨过程记录表

研讨时间

2023.11.17

研讨课题

幼儿园STEM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

研讨主题

基于“马赛克方法 ”探索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 高质量师幼互动

璐:《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重视幼儿游戏的独特价值。“马赛克方法 ”启示教师 要从多渠道、多维度了解幼儿并对幼儿的内心感受、想法与行为进行有积极而意义的回应,在实践 中使互动更趋可视化,形成多元评价,为探索角色游戏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发生带来新的思考。

杨:在目前的角色游戏师幼互动中,仍普遍存在 互动主体缺失 、互动时机捕捉僵滞 、互动内容重 在预设 、互动方式寡淡等问题 。其根源在于“幼 儿发展优先 ”理念未真正落地 。在角色游戏中运 用“马赛克方法 ”能帮助教师主动、有效地与幼儿 发生互动,关注幼儿发起的互动并创设机会和条 件让幼儿主动有效地发起互动,从而对幼儿的发 展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孙: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了一种好的方法,我来分享给大家幼儿发展优先:“马赛克方法 ”与高质量 师幼互动

1.“马赛克方法 ”及其理论意蕴 。“马赛克方 法 ”由挪威学者艾莉森 ·克拉克博士和英国学者 彼得 ·莫斯教授莫斯于 2001 年合作出版的 Listen⁃ ing  to  Young  Children:The  Mosaic  Approach 一 书中提出 。其主要运用多途径“倾听 ”幼儿未能 直接用语言表达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其强调运用 多元方法获取幼儿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获得幼 儿不同角度的观念或看法,多元的片段汇集在一 起,构成斑斓的“马赛克图案”。

“ 马赛克方法 ”由三个环节构成:信息生成与  采集 、信息汇总与处理 、结论反思及实践改造 。 教师通过多种方法捕获儿童内心的信息,将每一  种工具获取的信息比作一片“马赛克”,从而形成基于儿童视角对相关事务展开对话、反思和解释 的基础。

2.“马赛克方法 ”与高质量师幼互动。“马赛克 方法 ”的根本观点是儿童是自身事务的专家,儿 童是有交流能力的主体,儿童应当成为权利的持 有者,儿童本是真实意义的建构者。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结合师幼 互动提出的指标可以看出,师幼互动中运用多种 途径“倾听 ”幼儿至关重要 。而“马赛克方法 ”正 是以“倾听 ”的姿态求解于儿童的表达,与高质量 师幼互动理念不谋而合。

二、角色游戏中“马赛克方法”对高质量师幼 互动形成的实施路径

“ 马赛克方法 ”为教师准确、高效地了解幼儿 而提供相对丰富和多元的视角,具体路径如下:

1. 收集关于幼儿角色游戏的“信息碎片”。“马  赛克方法 ”的关键是要“倾听 ”幼儿 。在角色游戏  过程中,教师运用“马赛克方法 ”倾听幼儿对当前  游戏的想法和评价从而形成对幼儿游戏更全面  的理解 。师幼互动交汇点的选择不再由教师把  控,而是幼儿,让幼儿能够真正借助多渠道、多感  官的形式向教师及同伴表达自身的经验和观点, 使每一个幼儿均可形成一片反映自己心声和观点的独一无二的“马赛克”。

教师收集幼儿游戏“信息碎片 ”的范围不局 限于游戏过程中,更延伸到一日活动以及家庭生 活 。教师将幼儿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机地联系 起来,收获的这些“信息碎片 ”让教师对幼儿有更 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师幼互动上有的放矢,更好 地调动幼儿情绪,引发幼儿共鸣,从而激发幼儿 交流的欲望,让互动变得更有生命力。

2. 拼出关于幼儿角色游戏的“信息拼图”。“马 赛克方法 ”收集的信息来源广泛且繁杂,教师要 及时对这些“信息碎片 ”进行整合与关联,拼出能 够反映幼儿特征的“信息拼图”。因此,教师可以 创建幼儿角色游戏档案,包括且不限于实录 、视 频、照片等 。这有利于教师记录幼儿游戏水平的 发展过程 。角色游戏档案还具有衔接功能,尤其 是对于中途接班的教师,其可以根据角色游戏档 案的内容有效快速了解幼儿的游戏兴趣与个性 特征,顺利组织幼儿角色游戏,正确感知幼儿在 活动中发出的互动信号。

幼儿的经验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互 动就越有力 。经验是幼儿展开联想的前提 。教 师通过“马赛克方法 ”形成的角色游戏档案,一方 面是幼儿已有游戏经验水平的呈现,帮助教师科 学地评估幼儿的已有经验,找准互动切入点:兴 趣点和冲突点,全面调动其互动积极性 。另一方 面,在游戏中,教师运用“马赛克方法 ”丰富了档 案内容,使幼儿不再是被研究者,而是积极主动 的参与者 。幼儿既能在活动与体验中不断建构 与转化,又能通过“马赛克方法 ”将当前经验与获 得的经验建立联系,从而形成高质量师幼互动的 良性循环。

3. 形成关于幼儿角色游戏的“认知地图”。通 过对“马赛克方法 ”所得信息进行分析,教师能对 幼儿有全面了解,形成“认知地图 ”进行“反思性 实践”。教师收集幼儿信息,从而了解幼儿对角 色游戏材料场地等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 。这能 推进高质量师幼互动的产生,形成正向循环。法 ”的研究中 ,幼儿不再是被动的研究“对象”,而是交互主体 。在上述案例中 ,教师通过使用

“ 马赛克方法”,以“参与式工具”(如表征、表演、儿童会议等)为特征的新方法,让幼儿能够借助多感官向教师及同伴表达自身的经验和观点 。这能凸显幼儿主体的能动性 、创造性 、主导性和意识性。在跟踪调研统计中可发现:教师从以往的“管理者 ”“监督者 ”“传递者 ”“指导者 ”“评判者”,转变为平等互动关系中的“游戏伙伴”。尤其是在游戏活动过程中 ,幼儿更是活动的主体 。为此,教师要积极回应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促使师幼互动从单向到多向 、主体并重,获得一种动态平衡。

2. 转变互动时机,从刻板到灵活 。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如果教师互动时机把握不准,会导致幼儿游戏中断或受干扰等情况的出现 。而“马赛克方法 ”对幼儿有多路径观察 。更重要的是,“马赛克方法 ”坚持“倾听 ”幼儿心声,为教师的工作现场提供了行动指南,帮助教师准确感知幼儿在活动中发出的互动信号 ,考量回应的时机和尺度,让师幼互动拥有应有的频次与温度。

3. 转变互动内容,从预设到生成 。与幼儿对话是“马赛克方法 ”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这与马赛克主张“相信儿童,赋权儿童 ”的观念有共通之处 。在以往的角色游戏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互动的预设目标和结果,关注知识经验 、规则的推广,而忽视幼儿对于已有经验和新生成情节的情感体验。“马赛克方法 ”互动内容关注幼儿的感情体验和交流的互动内容。

任:

综合来看,我们也能看出( 1)兴趣点和冲突点 。教师通过“马赛克方法 ”评估幼儿的已有经验,找准互动切入点 。好奇心是兴趣的起点 ,能驱动幼儿主动思考与探究 。幼儿对新鲜的事物具有敏感性,因此,在角色游戏师幼互动中,教师要针对幼儿感兴趣的,用有冲突的内容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其互动积极性。

(2)已有经验和生成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印象的体现 ,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 。生成经验是已有经验的 再加工,间接经验的再现。“马赛克方法 ”在关注 和巩固已有经验的同时增长幼儿的新经验,丰富 幼儿的经验能有效促进师幼互动,促进幼儿游戏 水平的提升。

(3)幼儿的差异性。“马赛克方法 ”的运用使教 师可以因材互动 。教师不再过度关注游戏实施的 成功与否,而是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 需要 。在发现问题以及差异后,教师再根据不同 的幼儿分配相应的互动时间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 证教育的公平性。

4. 转变互动方式,从单一到多元。

( 1)即时互动。“马赛克方法 ”积极倾听幼儿 声音 。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幼儿游戏 ,以适宜 的“支架 ”式引发 、支持幼儿探索问题解决的方 法 。这样既要让幼儿付出努力 ,又不要让他们 因困难而放弃。

(2)儿童会议。“马赛克方法 ”以儿童访谈形  式进行互动 。角色游戏开展到一定阶段,幼儿的  意见难以达成一致,教师则组织幼儿开展小组式  儿童会议 ,鼓励每一个幼儿都能说出自己的观  点、倾听同伴的意见,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被尊重,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以投票表决等形式确  定游戏方案、所需材料等,再“反思性实践”。

(3)扩展互动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常常会 产生新的兴趣点,但由于缺乏相关生活经验导致 游戏停滞 。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可运用“马赛克 方法”(如实地参观、拍摄、绘画等)支持和扩充幼 儿经验,帮助幼儿实现游戏想法 。这类游戏扩展 互动是将游戏活动延伸至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 方面,进入课程领域,生成了新的“课程”,为幼儿 游戏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经验基础。

5. 转变互动效应,从短期到长远 。在师幼互 动中,教师多侧重解决幼儿当下的问题,如角色 选择 、游戏规则 、游戏情节 、社会常识等,以达到 经验推广和价值提升的目的。“马赛克方法 ”则关 注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对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 展的奠基性作用 。 因此,师幼的互动内容由预设 转变为生成,这些转变指向“深度学习 ”“核心素 养 ”“未来儿童”,即将短期互动效应转变为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效应,如游戏环境从相对 固定走向幼儿“ 自建”,游戏材料从教师精挑细选 走向幼儿“ 自选”,游戏分享也从教师发起预设走 向幼儿多种形式的“ 自说”。这样让游戏主权真 正回归幼儿。“ 马赛克方法 ”以“倾听 ”为原则,从多渠道 、 多方面了解幼儿并与幼儿的内心感受、想法与行  为进行积极的互动。“马赛克方法 ”帮助教师从互  动主体 、互动时机 、互动内容 、互动方式 、互动效  应等方面形成策略,在理解幼儿的基础上支持幼  儿的游戏 。这样的互动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从 而取得幼儿的信任,助推角色游戏中高质量师幼  互动的发生。

记录人:张朝侠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