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月研讨过程记录
华林幼儿园科研活动研讨过程记录表
| 研讨时间 | 2023.9.8 | 研讨课题 | 幼儿园STEM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 | 
| 研讨主题 | 倾听儿童,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讨记录 | ||
| 发 言 记 录 | 璐:今天,我们结合园所现状与师幼互动工作重点,聚焦关键指标的考查要点,关注“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倾听与记录行为,以“学习—研讨—实施—反思”循环上升的研训模式,从丰富多样的对话记录中探究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以平等交融的互动状态建立 自然和谐的师幼关系,以此推动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发展。 胡:是的,《评估指南》对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实施提出了明确 的要求与具体的评估指标,评估内容包括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五个方面,让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园所管理、课程建设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法可依”“有迹可循”。 孙:其中,“教育过程”中“师幼互动”指标的第 28 要点提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我们将《评估指南》中“倾听记录”的行为要求作为教师培训研修的微项目,由点及面,通过新旧知识的学习、多种形式的深入研讨,关注在场的互动实践,回复本真的反思体验,建立“学·研·施·思”四维一体、螺旋式开展的项目研修模式,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任:但是我也发现目前教师对幼儿的倾听与记录存在若干问题。一是单向输出,被动接受。记录形式多为教师投放的结构化较高的表格,教师角色定位不准,幼儿主体性重视不足。二是形式单一,内容雷同。记录内容偏科探区、美工区,集体记录偏多,幼儿表征个别化、主动性偏少。三是机会欠缺,互动生硬。师幼间互动机会不足,表达交流较为生硬,无法真正促进师幼双方灵魂的碰撞和双方本体性的发展。 张:通过研究《评估指南》,我们提出 5 个一级指标、15 个二级关键指标和 48 个考查要点。其中,“师幼互动”指标的第 28 点居于承上启下的节点,强调从教师观察到倾听记录,再到有效支 持,理解幼师互动内在的逻辑关系,更有利于教师明晰师幼互动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璐:以教师倾听记录为项目主题,从明确的互动学习,到循环的研讨推进,再到进阶的策略优化,小切口问题富含巨大的研修价值。教师在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倾听记录、有效支持,从而与幼儿建立更加平等的“对话体系”。师幼倾听记录的互动过程,能兼顾个体与整体两方面,教师在随机与计划中和每一名幼儿实现对话互动,一 定程度上保证班级师幼间的互动频率与水平。 胡:聚焦《评估指南》的学习与实践,以“师幼互动”项目研修为抓手,以“学研施思”四维一体的项目模式,有效解决教师散点式观察、盲目式互动的原发状态,回溯研修过程,以下几点仍需推进: 1.平等对话的多样性记录 幼儿的表达表征与教师的倾听记录,既体现幼儿自主的“专属性”,又具有个体与整体适宜调整、随机与计划互为补充等特点,促进师幼平等对话。但是幼儿表达表征的不确定性以及年龄差异性,要求教师记录的形式应更多样,更灵活,充分满足幼儿探索与表达的需要。 2.四维一体的螺旋式研修 以文件一个要点的学习、实践为突破口,强调“小而精”的微项目研发,建立“学习—研讨—实施—反思”四维一体教研模式。瞄准课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从理念学习到实践落地的教师研训项目研发机制仍需进一步优化。 3.师幼互动的减压式态势 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以直接的“倾听—记录—跟进”为桥梁,教师享受更多读懂幼儿的特别时刻,缓解疲惫与倦怠;更期待在倾听记录的同时,给予幼儿更多学习与发展的支持,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体验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 
 | ||
记录人:陆靖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