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学习资料: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研究
华林幼儿园课题学习活动记录
苏州工业园区“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
《幼儿园STEM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
活动时间 | 8.12 | 记录人 |
任君娴 |
参与人员 | 课题组全体成员 | ||
学习主题 |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研究 | ||
活动记录 |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解决问题。”这与区域活动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而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选取了怀化市某幼儿园为观察样本,采取非参与式观察对三个中班区域活动的师幼互动进行研究,每个班观察 3 次,每次观察时长 60 分钟,总计观察时长 540 分钟,共提炼师幼互动事件 101 次,并在观察结束后对三位主班教师进行非结构型访谈。下面基于观察研究数据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1.开启互动的主体 根据施动者不同,可将师幼互动分为教师开启和幼儿开启两大类。在 101 次师幼互动中,教师开启互动 58 次,幼儿开启互动 43 次。教师开启的互动次数 更多,显示出教师在互动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1)教师开启互动。以教师为主体开启的互动分 为师个互动、师组互动和师班互动。师个互动指向单个幼儿开启互动,师组互动指向某小组的幼儿开启互动,师班互动指向全班幼儿开启互动。其中师个互动出现28 次,师组互动 21 次,师班互动仅 9 次。(2)幼儿开启互动。从幼儿开启角度来看,师个互动是指单个幼儿向教师开启互动,师组互动指以某小组幼儿同时向教师开启互动,师班互动指全班幼儿同时向教师开启互动。这三种互动主体分布具有较大差别,师个互动出现次数最多,37 次,师组互动次之,6 次,师班互动则没有出现。不管开启主体是教师还是幼儿,师个互动出现次数最多 2.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内容 从教师开启和幼儿开启两个角度将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内容进行分类,前者分为约束纪律、指导活动、安抚幼儿、提问、评价、让幼儿帮忙、其他,后者分为寻求指导、告状、提问、展示、表达看法、寻求帮助、其他。 (1)教师开启互动的内容。教师开启的互动中,不同内容互动的分布比例有较大差距。指导活动、约束纪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 19 次、15 次;评价、提问、抚幼儿所占比例居中,分别为 8 次、7 次、5 次;让幼儿帮忙、其他所占比例最少,分别为 3 次、1 次。教师主动开启的互动内容大多数是指导活动和约束纪律,可见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很有必要,同时教师对纪律的约束也比较频繁。 (2)幼儿开启互动的内容。幼儿开启的互动内容分布比例各有不同。展示、寻 求帮助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 13 次、11 次;告状、寻求指导、表达看法所占比例居中,分别为 7 次、6 次、4次;提问所占比例最少,仅为 2 次。幼儿主动展示是希望得到表扬或分享成功的喜悦,幼儿寻求帮助是想要解决问题或渴望得到关注。这两种互动内容比例最高,反映出中班幼儿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表扬,也体现了中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结果 1)教师开启的互动。一是互动结果:根据互动结果不同,笔者将其分为接受、拒绝、忽视。教师开启的互动中,幼儿接受互动 51 次,拒绝互动 6 次,忽视互动1 次。从互动结果看,教师开启的互动大多是被接受的。二是互动内容与互动结果的对应关系:根据“教师开启的互动内容与互动结果对应情况统计表”(表略),当教师开启的互动内容为“评价、让幼儿帮忙、其他师幼互动”时,幼儿均表现出接受。互动内容为“约束纪律、指导活动、安抚”时则遭到过拒绝,教师“提问”存在被忽视的情况,可见互动结果受互动内容影响。笔者依据幼儿的不同回应,与教师们交谈哪项互动内容被拒绝最多,大多数教师给出的回答是约束纪律。虽然在访谈中教师将约束纪律被拒绝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幼儿的“不听话”,但通过观察,笔者认为约束纪律拒绝率高和教师互动方法欠妥也有关系。大部分时候教师会用严厉批评或无针对性批评来约束纪律,而这样的方法收效甚微。 (2)幼儿开启的互动。一是互动结果:幼儿开启互动时,教师接受互动 33 次,拒绝互动 9 次,仅有 1 次互动开启被忽视,幼儿开启的互动基本获得了教师回应。二是互动内容与互动结果的对应关系:根据“幼儿开启的互动内容与互动结果之间分布情况统计表”(表略),当幼儿开启的互动内容为“寻求指导、提问、表达看法”时,教师的反应均是接受。而“告状、展示、寻求帮助”三项则存在被拒绝或忽视情况。笔者通过教师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会拒绝的项目是“告状”。教师对幼儿频繁的告状行为感到无奈和“没有精力应付”,因此常常拒绝幼儿的告状。 二、师幼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教师积极情绪不多,不利于幼儿发挥创造力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开启互动的情绪大多数是平和的,而幼儿回应的情绪大部分是积极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带有积极情绪的互动较少出现。教师缺乏对情绪调动的意识和热情,特别是当幼儿出现告状行为或是幼儿吵闹需要维持纪律和秩序时,教师的情绪会明显比平时变得焦躁:音量提升,语气严厉,互动过程的气氛压抑沉重。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很难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通过观察与访谈,笔者发现这种状况主要和职业认同感以及工作量有关。提起情绪调动,一位教龄十五年的主班老师说:“刚参加工作时我真的很积极,年龄大了,面对工作很难有当初的热情。”她认为,要保持对职业的热情除了需要对事业的热爱,还要不断创新创造,体验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从工作量上看,教师的工作围绕着保育和教育两项任务进行,再加上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如果人员配备不足,教师工作量确实较为繁重。一位老师感到“工作任务多的时候忙不过来,特别疲惫,提不起精神”,教师缺乏活力,情绪自然也受到影响,师幼互动质量也随之下降。 2.互动方法单一,互动效果不佳区域活动中,互动内容丰富多样,但方法较为单一。教师开启的互动内容以指导活动、约束纪律为主,指导活动时教师通常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进行互动。如幼儿玩拼图时遇到难题,教师只是简单地说:“你拼的方向错了,得把两块红色的拼在一起。”不恰当的介入方式,也反映出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技巧不足。幼儿开启的互动内容多为展示,教师在面对幼儿展示其作品时,回应较为浅显、单一,基本以表扬为主。夸赞幼儿“真棒”“你真厉害”,回应缺乏针对性,体现不出对幼儿能力提升的关注。出现以上状况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虽然教师普遍认同区域活动中幼儿拥有更多的自由,但对区域活动的理解单一、片面。首先,教师对区域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认识不足,导致介入活动时仅仅简单解决幼儿的困难,没有重视其长期发展。其次,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反思。通过访谈得知,教师工作量较大,很少专门对区域活动师幼互动的方式和效果进行反思,这也导致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 |||
备注 |
|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