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手机版
  • 1
  • 2
  • 3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学习资料>详细内容

学习资料

3月学习资料:幼儿园STEM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活动组织策略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26 13:09:09 浏览次数: 【字体:

华林幼儿园课题学习活动记录

苏州工业园区“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

幼儿园STEM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策略研究

活动时间

2022.3.20

记录人

任君娴

参与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学习主题

幼儿园STEM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活动组织策略研究

活动记录

STEM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组织形式影响师幼互动的效度,为了进一步树立STEM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典型模式,提炼有效的师幼互动模式,我们收集学习资料并进行探讨,集思广益。

   本次研讨活动,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的田方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的黄瑾老师所著的《不同类型和组织形式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比较研究》为例,试图探索不同的组织形式对于师幼互动的影响。

活动类型和组织形式是影响师幼互动的隐性成分。研究运用《CLASS课堂互

动评估系统》,从情感支持(ES)、班级管理(CO)、教育支持(IS)三个维度,观察、记录、分析上海市161位教师在教学、区角、运动、生活等活动类型以及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组织形式中的师幼互动情况。 结果表明,161名教师的师幼互动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类型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特点不同,不同组织形式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显著差异。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

活动类型和组织形式是影响师幼互动的隐性成分,它直接影响师幼互动发生的频率、形式以及内容等。从目前我国师幼互动研究现状来看,多数研究集中在对师幼互动的结构、机制、类型以及特定活动情境中的师幼互动进行分析,经验描述多,实证研究少。

对幼儿园不同类型和组织形式中的师幼互动情况研究尚不多见,为此,本研究对此展开深入探讨。根据实地观察,研究者认为游戏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因此,本研究将活动类型划分为教学活动、运动活动、区角活动以及生活活动,活动组织形式划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本研究运用 《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从情感支持、班级管理、教育支持三个维度对当前不同类型和组织形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现状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差异比较

(一)不同类型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1.不同类型活动中师幼互动整体水平

结果表明,教师在“积极氛围”这一方面的平均得分最高,而在“认知发展”上的平均得分最低。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运动 活动和区角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在 “认知发展”“反馈质量”“语言示范”等方面的得分都偏低,且离散 度较大;但区角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在“教师敏感 性”“尊重幼儿观点”等方面的得分高于其他类型 的活动;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得分总体较低,处于较低水平

2.不同类型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差异比较

统计表明, 师幼互动的部分内容在不同类型活动中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尊重幼儿观点”“产出性”“教学安排” 等方面在生活活动中的得分明显低于在其他类型活动中的得分,且存在显著差异。

在不同类型活动中,师幼互动在“认知发展”“反馈质量”“语言示范” 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学活动中的得分最高,区角活动为次,运动活 动为三,生活活动得分最低

(二)不同组织形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1.不同组织形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整体水平

统计表明, 不同组织形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在“积极氛围”“消极氛围”“教师敏感性”“尊重幼儿观点”“行为管理”“教学安排” 六个方面的得分 总体差异不大。其中“积极氛围”得分最高,处在中 等偏高水平, 而 “认知发展”“反馈质量”“语言示范”得分较低,但整体仍处于中等水平

2.不同组织形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差异比较

统计表明,师幼互动的部分内容在不同组织形式活动中存在显著差异。 “产出性”“认知发展”“反 馈质量”和“语言示范”在小组活动形式中的互动水平明显低于在其他活动形式中的水平

三、讨论

(一)不同类型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分析 

不同类型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有不同特点。 教学活动的平均得分最高,以教师与全班幼儿的互动为主要互动形式,以知识传递为主要互动内容;区角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以教师与小组幼儿互动和教师与个别幼儿互动为主,“认知”“反馈质量”和“语言示范”方面的师幼互动水平偏低;运动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以教师与全班幼儿的互动为主,“教育支持”维度的师幼互动整体水平较低;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以 生活照顾和情感安慰为主,“认知发展”方面的互动质量不高。

1.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研究者观察到,在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内容多以教师的知识传递、情感表达为主,从互动对象上来看,大多为教师与全班幼儿互动。研究结果显示,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整体得分高于其他类型活动,这应该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化特点有关。其中,“积极情感”得分最高,而“教师敏感性”和“认知发展”得分偏低。有研究指出,教学活动中,教师 发起的互动以提问、让幼儿演示、维持纪律、指导 或帮助幼儿居多,要求、提醒、指令和评价幼儿次之。

这说明在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主题是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教师的敏感性不高,对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关注有待于提高。研究者认为,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提高自己的 反思能力及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尽管由于班额较大,教师需照顾全班幼儿,但要注意和某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积极互动。

2.区角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区角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整体得分略低于教学活动,虽然区角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机会较多, 但是互动效果似乎不够理想。 统计表明,“认知发展”“反馈质量”和“语言示范”等方面的总体水平偏低,这也许与教师的工作态度以及专业水平有关。研究者观察到,在区角活动中很多教师虽然能与幼儿产生一定的互动,但互动质量并不高, 对话缺乏启发性, 常常只是笼统的表扬或者空泛的提问,例如,问幼儿“你在玩什么?”当发现幼儿有困难时,有的教师会直接替代幼儿解决难题。此外,有教师在幼儿开展区角活动时,顾自休息或者做其他事了,较少与幼儿进行互动。因此,区角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发生频率虽然较高,但是质量欠佳。

3.运动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运动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幼儿的互动统计结果显示,运动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在“教育支持”维度上的整体水平较低,突出表现在“认知发展”方面。这也许与运动活动的特点有较大关系,“认知发展” 重在评估教师如何促进幼儿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运动活动中,幼儿通常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更多地与同伴互动,和教师的互动机会相对较少。观察发现,运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所以,最常发生的师幼互动内容是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管理,在教育支持维度上的互动内容相对较少。由此可见,活动类型对师幼互动的内容有较大影响。

4.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生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以教师对幼儿的生活照顾以及情感安慰为主,“教育支持” 维度上的互动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三种类型的活动,观察发现,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发起的互动大多为“老师,我想上厕所”“老师我吃饱了”之类,而教师发起的互动多为对幼儿的行为管理,其他方面的内容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对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

(二)不同组织形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分析

不同组织形式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存在差异。较之个别活动,集体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水平偏低;小组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水平又明显低于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个别活动的活动数量虽不多,但互动质量较高。

 1.集体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在观察的 644 个活动中,集体活动最多。 集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多属于教师与全班幼儿的互动。统计结果显示,较之个别活动,集体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水平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师与全班幼儿的互动质量不及与个别幼儿的互动。与个别活动和小组活动相比,集体活动中 “尊重幼儿的观点”的平均分最低。

教师在集体活动中为顾及全班幼儿的 发展水平, 很难兼顾个别幼儿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倾听、理解 每一位幼儿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对较少。同时,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往往也处于被动地位,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2.小组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在观察的 644 个活动中,小组活动有 120 个,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小组活动形式已得到教师较高程度的关注。小组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主要是师与小组幼儿的互动。

统计结果显示,小组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水平明显低于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尤其是在“认知发展”方面,平均得分最低,这说明教师对幼儿的启发、引导还比较少,互动策略有待提高。有研究指出,教师与小组幼儿的互动是建立在幼儿与同伴互动基础上的,这时发生的师幼互动,质量应更高,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小组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具有实际意义的小组,以增加互动机会。

3.个别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在观察的 644 个活动中,仅有 102 个师幼互动发生在个别活动中。这说明教师与幼儿一对一的互动较少这可能与幼儿园的师幼比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关。

个别活动中的师幼互动通常为教师与幼儿个体的互动。一般来说,在区角活动或运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个体的互动机会较多,但部分教师会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放松自我,忽视互动的机会,也有部分教师善于把握住与幼儿个体互动的机会,能更好地倾听幼儿,给幼儿以表达的机会,并在仔细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个别活动的数量不多,但是互动质量相对较高

备注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