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学习资料:松散型材料在幼儿园项目活动中的价值
华林幼儿园课题学习活动记录
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幼儿园项目活动中松散材料应用的实践研究》
| 活动时间 | 2023.4.14 | 记录人 | 顾佳璐 | 
| 参与人员 | 课题组全体成员 | ||
| 学习主题 | 松散型材料在幼儿园项目活动中的价值 | ||
| 活动记录 | |||
| 儿童是自然之子,亲近自然本是幼儿的天性。但在当今时代,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阻碍了幼儿与自然的接触,导致越来越多的幼儿患上“自然缺失症”。为了建立幼儿与自然亲密友好关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越来越多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中引入松散型材料。然而,当前松散型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如教师对松散型材料的价值把握不准确、教师松散型材料开发应用能力不足、家长参与少等问题,使松散型材料未能在应用中有效发挥其教育价值。 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松散型材料,其中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石一洼随处可见。而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幼儿可感知的松散型材料种类丰富、形态万千、各具特色、生动形象、神秘有趣,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百科知识,是幼儿认识大自然的便捷窗口,是幼儿建立与大自然关系的载体;同时,松散型材料具有独特的美感、天然的物理特性、形态的多样性使其潜藏着大量的教育信息,可以成为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材料。松散型材料所具有的低成本、便捷性、生态性、多样性、生活性、结构低、整体性等特点,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其一,从成本、便捷、生态环保等角度分析,松散型材料较其他玩具材料具有优势,尤其与如今市面上普遍存在的没有 3C 标识、暗藏着有毒有害的塑料玩具相比,操作松散型材料对幼儿的安全更有保障。其二,松散型材料大部分属于低结构材料,没有固定材料的玩法,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相较于高结构的活动材料,松散型材料更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其三,松散型材料种类丰富、数量繁多,贴近幼儿的生活,将其应用于幼儿园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操作兴趣,符合当前教育贴近生活化的原则。其四,松散型材料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其整体性表现为松散型材料是一种蕴含着生命发展变化的生命体,如植物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其样貌、形态、气味各不相同,而这种不同正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发展进程;而将这种随气候发生变化的过程直观的展现在幼儿面前,有助于激发幼儿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感和崇敬感,有助于促进幼儿整体经验的形成。 关于松散型材料在幼儿园应用的价值,古往今来有不少研究者对此展开多方面研究,在理论方面有充足的论证说明松散型材料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西方国家诸如夸美纽斯、卢梭、福禄贝尔等教育家在其自然教育思想论述中,指出了大自然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教育意义。基于对中国幼儿教育实际情况的了解,陈鹤琴先生提出“活教育”理论,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中获得经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同时使幼儿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促进幼儿进一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①石桂红(2000)认为松散型材料与人工材料相比更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及多种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与松散型材料互动,可以满足对大自然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正如我们的先人最初探索自然一样,幼儿的游戏正是他探索松散型材料的原始活动中,体验着人类发展过程中曾有过的各种情感,享受各种各样的乐趣,获得多样的体验,用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填补认识和情感的空白。宋艳梅(2012)认为松散型材料不仅为幼儿游戏提供了无穷的探索乐趣,在满足儿童游戏需要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巨大发展。王娟(2016)认为松散型材料具有较大的物理性、结构的多样性及独特的美感,将其用作美术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和欲望,还能萌发其改造和美化周围生活环境的意识。崔议(2018)也认为将孩子带到大自然中与自然资源的互动,有助于推动孩子创造能力、观察能力、环境保护意识等的发展。曹娟(2018)认为松散型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而且能够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同时让幼儿园美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因此,松散型材料具有其它玩具材料不可代替的教育价值,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
| 备注 |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