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手机版
  • 1
  • 2
  • 3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学习资料>详细内容

学习资料

9月学习资料:幼儿园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1 08:19:36 浏览次数: 【字体:

华林幼儿园课题学习活动记录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幼儿园项目活动中松散材料应用的实践研究

活动时间

2022.9.30

记录人

张朝侠

参与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学习主题

幼儿园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

活动记录

我们努力探寻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以有效实现项目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实践与研究,我们梳理出了以下实施路径。

1.确立驱动性问题

我们认为,在确立幼儿园项目活动的驱动性问题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兴趣性:幼儿只有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与学习中,因此,问题能否引发幼儿的兴趣是前提。

真实性:真实的问题情境能让幼儿发现规律,寻找答案,积累经验,真正得到发展。

探究性:驱动性问题贯穿项目活动的始终,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具有可探究的空间,需要幼儿通过多方收集信息、多次尝试、深度探究才能解决。解决驱动性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开放性:问题解决的结果呈现有各种可能,需要幼儿去发现信息、梳理经验,同时也需要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基于以上各个要素,我们认为,在选择驱动性问题时,教师需要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聆听幼儿的声音,捕捉幼儿的兴趣,了解幼儿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对幼儿感兴趣的众多问题作出价值判断,选取其中有价值的、可探究的问题作为驱动性问题。

例如,在开展“我自己”的主题活动过程中,关于“臭臭”的话题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兴趣,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同伴分享,提出了许多问题。教师从孩子众多的问题中选择了“怎样排出健康的臭臭”作为驱动性问题。这个问题是孩子们每天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对孩子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除了要探究健康的生活方式外,还要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想办法把信 息传递给别人。教师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具有真实性、开放性与探究性等特点,所以才将其作为驱动性问题。

2.分阶段实施项目探究

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幼儿还是教师都有着不同的担当。其中,幼儿经历发现、探索、表征等过程,教师则观察并给予幼儿学习上的支持。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组建项目小组:幼儿按意愿结伴组建项目小组,也可由项目主要成员招募组员。对参与项目活动的人数没有硬性规定,项目组可以根据活动进程按需招募新的成员,当然参与项目活动的幼儿也可以随时离开。但这并不代表幼儿可以半途而废,教师会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坚持性、不怕困难等学习品质,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困难,达成目标。

师幼制订项目计划:教师与幼儿共同制订项目计划,通过谈话、讨论、调查等方式了解幼儿的想法与需求,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已有经验确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把握实施环节。当然,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还会不断生成新的问题,产生新的解决方案。因此,项目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活动的进展,在教师和幼儿的讨论中不断调整与完善的。

学习实践:幼儿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和资源,并在学习中尝试确立呈现问题解决过程和成果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能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推理判断、建立联系、迁移运用、提升扩展等方式解决问题,产生深度的探索与学习。教师引导幼儿梳理自己获得的经验,并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给予资源上的支持。

制作表征:幼儿基于对各种相关信息和资源的了解与积累,运用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制作和表征自己探究出的结果。幼儿在制作和表征的过程中深入探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进行观察与了解,通过分析解读,及时给予幼儿环境、资源、信息、材料等方面的支持。

3.项目分享

分享展示是项目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幼儿表达与交流的平台,更是幼儿对自主学习的总结。应该说,展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这其中有分享、有争论、有创新。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搭建展示的平台,给予幼儿时间与空间上的支持,让幼儿成为主角,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分享自己的好方法,并与同伴产生积极的互动。

例如,在“臭臭的秘密”这一项目活动中,经过不断努力,孩子们终于完成了“健康的臭臭”的广告宣传片的拍摄,在教师的支持下,他们准备举行一场广告片发布会。

发布会之前,孩子们讨论着什么时候放短片,谁做主持人,每一个人说一些什么台词;有孩子还提出在正式发布前先彩排一下……孩子们为发布会的顺利召开精心准备着。 发布会当天,每个项目组成员自信地向大家介绍着他们的探究过程与成果,和班里其他孩子“你问我答”积极互动。发布会不仅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到健康生活的好方法,也让孩子们自主完成的项目成果

每个项目组成员有了展示自我、锻炼自己的机会。项目分享的时间一般安排在项目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或者在项目活动过程中有较大突破的时候。此外,在开展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不断发现问题、出现困难、解决问题、积累经验,这时也需要开展讨论来推进下一步的行动。这种讨论以教师组织的小组讨论为主,可随机当场展开,也可利用日常的自由活动时间进行。

4.发展评价

发展评价对整个项目活动有着反馈与指导作用,是教师思考下一步教学指导的依据,以促进幼儿更自主地投入学习为主要目的。对于项目活动的评价,我们关注过程性。在整个项目活动过程中,教师基于观察及评价工具的运用,对幼儿核心经验的获得、学习品质的养成、各种能力的发展等作出表现性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及时给予教学支持。

当然,除了过程性评价,我们也不可忽视结果性评价,即通过对项目活动成果的分析,评价幼儿是否回答了驱动性问题,是否对基本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是否产生了新的经验,是否获得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结果性评价有助于教师分析幼儿的项目活动成果,掌握幼儿的发展水平与学习轨迹,进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备注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