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站群导航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

初高中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手机版
  • 1
  • 2
  • 3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学习资料>详细内容

学习资料

5月学习资料:幼儿园小班开展 STEM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1 08:14:58 浏览次数: 【字体:

华林幼儿园课题学习活动记录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幼儿园项目活动中松散材料应用的实践研究》

活动时间

2022.5.24

记录人

张昕玙

参与人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学习主题

幼儿园小班开展 STEM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活动记录

摘要:幼儿园STEM项目化学习,主张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在体验和探究中自然地融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积累经验。STEM项目化学习过程始终伴随反思、评价、修正和多方支持,教师引导幼儿对最终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与展示,进而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STEM项目化学习活动?教师如何转变角色并发挥STEM项目化学习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儿园小班开展STEM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STEM项目化;学习活动;实践研究

引言

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一种跨学科、多学科的融合,STEM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且是一种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它强调将跨学科的知识运用到解决真实问题的场景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倡导在真实生活和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STEM项目是STEM项目化学习或项目教学,是STEM与基于项目学习(PBL)模式有机整合的产物。因此,它既要体现STEM教育属性又要兼具PBL的实践逻辑。教师对于幼儿园STEM项目的理解,需依据幼儿教育的生活性、全面性、活动性、直接经验性等特点,将其定义为一种整体学习方案,幼儿在教师的引导、支持和帮助下,围绕某个大家感趣的真实生活中的“课题”,通过探究式、合作式、主动式的学习,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多领域知识来解决有意义的问题,从而形成一系列新的活动结构。

一、研究背景

该项目主要针对幼儿园的幼儿。幼儿对世界具有初步的探求渴望,求知欲旺

盛,是与世界构建初步联系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但是当今普遍的教育机制下,缺乏对于大自然的接触及日常生活的认知机会。由于以往的STEM项目化研究更偏向于操作能力、逻辑性更高的大年龄段幼儿,对于幼儿的基础STEM科学素养教育相对缺失,因此结合幼儿的项目化案例来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幼儿园幼儿的具体情况,构建具体场景来进行教育尤为关键。

二、幼儿园小班开展STEM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幼儿自主合作探究

STEM项目化学习活动强调幼儿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就是心智培养。STEM项目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实践的学习机会,并使幼儿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整个项目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的自发性、自主性。教师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幼儿,幼儿自主选择合作伙伴,与同伴共同设计方案、选择最佳方案,自主选择材料、收集材料,采用多种方式尝试、操作,自由讨论、分享经验等。例如,在STEM项目活动“鸽子的新房子”中,幼儿想给鸽子建一所大房子,活动从家长带着幼儿去鸽子场参观回来后就开始了。第一步是设计房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喜好,设计了三角形的排房、正方形的城堡、楼中楼等。第二步是选择材料。幼儿在幼儿园里挑选合适的材料,有的选择泡沫砖块,有的选择大的泡沫垫,有的选择木质大积木等。第三步是搭建房子。幼儿用找来的材料尝试搭建,搭建的过程中开始出现问题:有的材料稳固性不好,有的材料垒高的时候太危险,有的材料透风性不好等。幼儿通过对比,最后选择用铁网来搭建。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铁网怎么拼接起来,怎么解决铁网的稳定性问题,怎么在鸽子房里开一个门……幼儿们开始各抒己见。第四步是解决问题。幼儿尝试借助外力,用砖块顶、夹等方法让铁网稳定,用夹子、胶布、茅根、绳子等拼接铁网。第五步是交流分享。幼儿们进行经验交流,整个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二)制作藕粉

对于幼儿对藕的兴趣越来越大,他们提出来了想要制作藕粉的想法。从前期调查藕粉的制法到开始收集工具。首先,我们交流了幼儿了解的关于莲藕的类型。

幼儿1说:“我和爸爸妈妈去查过了,粉色的藕比较适合做藕粉。”

幼儿2说:“那个叫作粉藕,名字不是叫粉色的藕啦。”

幼儿1说:“妈妈说粉藕出粉率比较高,还有一个叫脆藕。”

幼儿2说:“对的,这个我也查到了,脆藕适合做桂花糖藕。”

当孩子们开始过滤藕汁时,他们发现了需探究的问题:哪种工具能更有效地将藕段变成藕泥?在对比了榨汁机、刀、多功能刨丝器几样材料后,得出结论是教师操作下的榨汁机出汁率最高。接下来教师又引导幼儿思考同一类别的工具,刨出来的藕都是一样的吗?结果通过实践发现,以刨丝器为例,刨丝器的刀眼不同,刨出来的莲藕形态不同。而多功能刨丝器、莲藕的手持方式不同,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刨丝的效率。接下来在分享环节,幼儿又交流了纱布的疏密程度影响出汁的速度及成果。网眼大的纱布,出汁快但过滤的藕汁中混有藕泥;网眼小的纱布,出汁慢但过滤的藕汁较为细腻。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接一个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对制作藕粉的步骤逐渐熟悉并逐渐产生了深度的学习。

三、灵活开展项目评价,提升幼儿的反思能力和评价能力

(一)掌握过程性观察评价方法

STEM+活动源于幼儿真实情景,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幼儿较快进入游戏状态。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区域材料,让幼儿通过“制作”来解决问题,融合工程设计、科学、技术、数学、人文艺术、社会心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自主探究。

(二)运用带动学习的认知策略

幼儿在项目化学习中选择不同材料、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测,识别问题,尝试收集、整理数据,在材料调整、方法探索中解决问题,进而不断完善各部分内容,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他们在亲身体验中综合运用实验、对比、猜想等不同的认知策略,提升了项目化学习质量。

结束语

STEM教育最高境界是从有形走向无形。STEM项目遵循一般PBL项目活动模式,在具体实践中,教师不应按部就班走流程,不应拘泥于某一行动范式,真正关注幼儿的学习,坚持儿童立场,将STEM融浸在幼儿一日游戏、生活、学习中,让STEM学习随时随地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德峰.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幼儿园STEM教育实践探索[J].好家

,2019(70):22-23.

[2]仲惠验.STME教育在幼儿园项目化活动中的实践与思考[J].家

,2019(12):138-139.

[3]张丽霞.幼儿园STEM项目实践路径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9(11):39-42

 

 

 

 

 

 

 

备注



分享到:
【打印正文】